老北京有着举世闻名的紫禁城,而新北京则诞生了一个备受瞩目的“城中城”——它便是东方广场。
这座“城中城”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,被戏称为“一环旺铺”,它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,简直是城市心脏地带的一颗璀璨明珠。巧合的是,它的开发商李嘉诚的名字里,也恰巧有个“诚”字,这一字的巧合似乎更为这座大楼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商业韵味。
那么,这座与天子之地相连的商业巨擘,究竟是如何诞生的?它有哪些独特的魅力,又具备怎样的商业潜力呢?
1992年,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中国吹响了改革的号角,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改革热潮。作为中国的首都,北京的招商引资步伐开始急速加快。
在这股改革浪潮的推动下,北京的商业第一街——王府井大街,成为了世界各地商人的朝圣之地,每日人流如织,熙熙攘攘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香港地产大亨李嘉诚的目光落在了这片璀璨的商业沃土上。
展开剩余87%李嘉诚选中的地块位于东长安街,面积5.11公顷,其中3.27公顷用于规划开发,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。传闻称,李嘉诚购买这片土地的价格高达不低于2亿元。这在今天,可能对许多大开发商来说是个小数字,但要知道,那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人均月收入几百元的阶段,而2亿的价格已经是天文数字。
这还只是土地的价格,李嘉诚还需要承担原有住户的搬迁费用以及后续的建筑成本。如此庞大的项目,签约仪式选在了人民大会堂,规格可想而知。随着协议的签署,这块地皮最终定名为“东方广场”。
李嘉诚的地产投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。当时,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,凭借自己的努力创办了“长江集团”,通过积累第一桶金,他开始涉足房地产。1958年,李嘉诚在香港最繁华的工业区,兴建了一座12层高的工业大厦,正式进入地产行业。
两年后,他又在港岛的东北角建设了第二座工业大厦,建筑面积达到1.1公顷。凭借着这些工业大厦的租金收入,李嘉诚赚得盆满钵满。然而,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并没有一直如他预期的那样稳定,几年的市场低迷让许多人都退出了地产行业。
但李嘉诚凭借过人的商业直觉,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之时大量低价收购土地和老旧楼房,准备待机而动。
这让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,甚至有人嘲笑他不明智,然而,十年后,香港经济迎来了大复苏,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,李嘉诚低价收购的土地和楼房翻了数倍,令他迅速积累了庞大的财富,成为香港地产界的领军人物。
1971年,李嘉诚成立了长江实业,开始全力以赴地进军房地产市场。1980年代,他又斥资6.39亿港元收购了和记黄埔的股份,并在一年内增持至40%。和记黄埔当时的市值超过60亿港元,李嘉诚因此跻身华人富豪榜的首位,成为了实至名归的“富可敌国”的商业巨头。
如果西方世界崇拜股神巴菲特,那么华人圈内无疑也把李嘉诚视为投资界的神话。他的远见卓识和投资眼光,成就了他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传奇。尤其在90年代,港资纷纷撤离大陆时,李嘉诚依然选择重金购买了东方广场的地块,令人对他的商业嗅觉叹为观止。
东方广场项目的初期预算高达12亿港元,按照李嘉诚最初的设计,这座大楼的建筑高度为70米,可以俯瞰到故宫的古老青砖和中南海的美丽景色。
然而,这一高度很快引起了国家规划委员会的强烈反响。根据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》,位于故宫周边的建筑必须保持低矮、平缓的风貌,不得破坏历史景观。根据规划,长安街及其周边的建筑高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米以内。
东方广场原定的70米高度超出了这一规定的两倍多,因此,项目的设计遭遇了政府的强烈反对。
为了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,1994年,三批专家和学者联名上书中央,要求修改东方广场的建设方案。1995年,政府决定暂停项目施工。面对这一突发情况,李嘉诚表现出了极高的商业智慧,他迅速表示愿意服从政府决定,宣布重新调整方案。
经过几番修改和调整,东方广场的规划终于获得了国务院的审批。新的方案将东方广场打造为一个集商业、办公、文化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,建筑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,投资额更是高达15亿美元。北京市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,协调和推进项目建设。
然而,正当项目如火如荼进行时,工地上意外地发现了大量古代遗物,证明这里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地,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。为此,东方广场的建设再度被迫暂停。
直到1996年6月,国务院才批准项目继续进行,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,东方广场最终在1999年10月1日——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伟大时刻,正式竣工。李嘉诚的这项投资,也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。
东方广场的竣工不仅是李嘉诚商业传奇的又一篇章,更是北京商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,完美融合了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需求。东方广场以其独特的设计、雄伟的规模以及丰富的功能,成为了北京市中心商业区的一颗耀眼明珠。
落成后的东方广场,涵盖了多个功能区域。其中心位置的东方经贸城,是由8幢甲级写字楼组成的商务中心;东方新天地则是一个集购物、休闲、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;高端公寓东方豪庭则提供豪华的居住体验;此外,还有凯悦酒店旗下的五星级东方君悦大酒店,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商业建筑群之一。
东方广场不仅在建筑上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,其内外环境的设计也注重绿化和人文关怀。无论是在园艺精致的写字楼大堂,还是中心广场的音乐喷泉,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,为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、宜人的工作与休闲环境。
这里的租户,不仅包括世界500强企业,还涵盖了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和行业巨头。这些企业选择东方广场作为他们在北京的办公地点,除了为了占据地理上的优势外,还希望借助这一标志性的建筑,提升自身品牌形象,彰显与众不同的企业气质。
李嘉诚的这项投资,经过多年的精心运营,已经从当初的巨额投入变成了丰厚的回报。今天,东方广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,它还成为了北京商业文化的象征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商界精英汇聚于此,打造出了一个兼具商业价值与文化气息的“城市标杆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象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